论坛风格切换
 
  • 11954阅读
  • 174回复

血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7-10-31
第一部分
第二章 血战长城(10) 
作者 : 胡兆才 



  第二十九军原来是冯玉祥的西北军。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战败,西北军的一些零散部队退到了山西,经张学良整编,组成了第二十九军。由宋哲元任军长,下辖第三十七师、第三十八师、暂编第二师共三个师。第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辖两个旅,旅长是赵登禹和王治邦;第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辖三个旅,旅长是佟泽光、黄维纲和张人杰;暂编第二师师长由副军长刘汝明兼任,实力主要是李金田一个旅。这些军长、师长、旅长都是冯玉祥的老部下,是冯玉祥一手提拔、培养起来的,他们带兵都继承了西北军刻苦练兵的传统。在宋哲元等人提出的“枪口不对内”的口号下,经过两年的刻苦训练,这支部队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和战斗力。虽然他们武器窳劣,主要枪支是“汉阳造”、老毛瑟枪和自己兵工厂制造的土造枪,大炮很少,全军只有野炮、山炮十几门,重机枪不过百挺,轻机枪每连仅有两挺,步枪上没有刺刀,因为自己制造不了,只好利用老西北军的特点,打了些大刀,发给士兵使用。再说,蒋介石又歧视这支部队,认为他们是“杂牌军”,在军械、给养、薪饷上都无法与“中央军”同日而语,而且相差甚远。但是,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顽强战斗作风和军纪,许多“中央军”部队都是无法与他们相比的。同时,从西北军到第二十九军,平时练兵都以日本为“假想敌”。所以,当他们奉命从山西调往冀东,准备防守华北前线对日作战时,全体官兵的爱国热情高昂、士气旺盛。全军开往华北前线的约有1.5万人马,张人杰旅留驻山西。

  日寇侵占承德后,第二十九军奉北平军分会之命,立即开赴长城喜峰口、罗文峪、马兰峪一线,抵御日军的进攻。

  第二十九军军部从蓟县进驻遵化,宋哲元军长命令第三十七师第一一○旅旅长何基沣率两个骑兵营先期出发,第三十七师和第三十八师随后前进。何基沣旅长奉命后,将两营士兵集合起来训话,他大声地说:“弟兄们,国家多难,日寇侵凌,我辈是受人民养育深恩的军人,现在正是杀敌报国之时。好男儿当以死报国,笑卧沙场,何惧马革裹尸还!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弟兄们,出发!”

  队伍快速向前,静悄悄地没有一人说笑。马蹄过处,泥渍四溅,路边的人们闹不清这支似急雷迅电似的行军队伍为何走得这么急。他们日夜兼程,于3月8日来到了喜峰口长城脚下。

  喜峰口是条宽宽的谷口。长城从东西两边蜿蜒而来,扼住这个咽喉。谷口向南北延伸,是一条可并排走两个人的小路。

  何基沣把部队安顿好后,副师长刘自珍骑马赶到了,他对何基沣说:“据军部刚发来的通报,说敌人离喜峰口只有30里路,估计两个多小时后就会到这里,冯师长要我通知你,及早做好战斗准备。”

  “我们先看看地形再说吧。”何基沣说着,同刘自珍一起登上了长城,四下察看着。

  喜峰口虽然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但这时的季节还像冬季似的,光秃秃的长城,既无大树又无杂草,不便于隐蔽。居高临下虽然占着优势,却也有着容易暴露目标的弱点,这对守军来说是不利的。

  刘自珍说:“敌人离这里不远了,我们也来不及挖工事隐蔽了。我们只能根据这种地形,扬长避短。我的意见是长城上不能作为阵地,把兵力放在喜峰口的两侧高地,你看如何?”他手指长城外的不大不小的山说,“我们只有利用那些弯弯曲曲的小山了。”

  “我赞成你的想法,”何基沣说,“各个山口都要有兵力,防止敌人乘虚而入。”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7-10-31
第一部分
第二章 血战长城(11) 
作者 : 胡兆才 



  天有不测风云,3月的万里长城突然下起了大雪。大雪纷飞,寒风呼啸,二十九军的主力冒雪顶风,向长城一线开进。先行一步的三十七师特务营一个个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地出现在喜峰口时,一枚炮弹飞来,在特务营不远的地方爆炸了。何基沣举起望远镜观察,见大约有2000余名鬼子,在12辆装甲车的掩护下,蚁拥蜂簇般地向喜峰口以北的孟子岭进攻。此时二十九军主力还没到达喜峰口,特务营与敌人战斗不到半小时,日军就占领了孟子岭山头。何基沣来到特务营,站在巨石上,大声地对官兵们说:“弟兄们,你们看到了吧,鬼子占领了我们的国土,国家多难,民族多难。吾辈是受人民养育的军人。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正是报效祖国的光荣时刻!”他一挥手,果断地说,“弟兄们,鬼子就在前面,你不消灭他们,他们就会消灭我们,是死是生,在此一举,弟兄们,冲啊!”

  营长王宝良举着手枪,吼叫道:“一连攻打西侧山头,二、三连跟我来!”说毕,直奔东侧山头。特务营官兵热血沸腾,斗志昂扬,分两股投入激烈的战斗。

  “哒哒哒!”鬼子见到中国军队冲过来,用机枪疯狂地扫射,子弹如泼水似的朝特务营倾泻,整个山头如火山爆发,浓烟滚滚,烈火熊熊。有的士兵被子弹击中,倒在血泊中,有的士兵贴着地皮向前爬行。何基沣见不少士兵爬到了靠近敌人阵地的地方,便大声喊道:“弟兄们,向敌人指挥旗进攻。”

  士兵们拔出背后的大刀,吼叫着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肉搏。敌人指挥旗被砍倒,许多敌人被大刀劈死,鬼子自入侵中国,还未见过如此英勇的中国军队,吓得纷纷溃退,特务营完全控制了孟子岭高地。

  10分钟后,敌人的第二梯队在炮火支援下发起了攻击。尤其400名敌骑兵弃马跑步向特务营冲来。特务营伤亡越来越多,王营长不幸中弹身亡。

  下午4时,日军凭借优势兵力,重新占领了孟子岭。何基沣和勤务兵也被敌人包围了。在这关键时刻,第三十七师一○九旅二一七团团长王长海率领本团官兵及时赶到了。王长海见到这种危急形势,拔出手枪,大声喊道:“一营和三营跟我上,打不垮敌人,别活着回来!”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7-10-31
第一部分
第二章 血战长城(12) 
作者 : 胡兆才 



  王长海率领的两个营如旋风般直扑主峰,他们的喊杀声在山谷中回响,如雷如电,阵阵滚动。幸存的特务营官兵们见自己的大部队来了,激动得热泪盈眶,参加了反击的队伍。他们如猛虎下山,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战斗拉锯似的几上几下,双方反复争夺。五次冲锋都未能成功,何基沣要王长海改变战术,由正面攻击改为两翼包围,并要求士兵们打近战,使用大刀和手榴弹。二一七团按照何基沣的命令,调整部署后,从两翼发起反击。官兵们的喊杀声惊天动地,日军拼命抵抗,双方杀得不分胜负。何基沣见状,又命令王长海把预备队二营调上去。手持大刀的二营接到命令冲了上去,一鼓作气扑向敌人。敌人的队伍终于被打乱,有的当场毙命,有的躺在地上装死,有的向后逃跑。

  二一七团抓紧间隙时间休整,准备新的恶战。何基沣来到前沿二一七团阵地,了解伤亡情况。王团长向他报告说:“连长刘世昌腿部受重伤,司务长赵克修、排长侯风鸣牺牲,一营长石振昌受重伤,士兵伤亡560人。”

  何基沣说:“伤亡虽然很大,但后续部队正在路上,你们必须顶住,再坚持五个小时,军长就会带领后续部队赶到。”他问王长海有没有信心。

  王长海说:“狗日的小日本休想从我这里闯进长城一步!请何长官放心。”

  王团长卷起袖子,举着手枪,对坐在地上休息的士兵们说:“弟兄们,坚持就是胜利,跟我冲啊!”

  他收起手枪,举起大刀,率先冲入敌阵。

  两小时后,赵登禹的第一○九旅二一八团及时赶到了,他们马不停蹄冲了上去,同王长海的二一七团一起,将敌人堵住,双方在山坡上展开肉搏。

  何基沣在望远镜中看到敌人占领了东北阵地,大声呼喊道:“预备队全部上来,跟我一起冲!”

  在何基沣的带领下,预备队官兵们冲上去了。夜幕降临时,二十九军官兵越战越勇。日军害怕近战,更害怕夜战,不得不吹起收兵号退了下去。何基沣指挥部队迅速占领了几个山头的制高点。

  晚上,累了一天的官兵连饭都没吃,就躺在地上睡着了。何基沣判断敌人不甘心失败,第二天一定会再次进攻。于是,他奔走在各个山头,大声喊道:“弟兄们,现在不是高枕无忧的时候,赶快起来修筑工事,准备明天的战斗!”

  官兵们忍着极度的疲劳,摇摇晃晃地起来修筑工事。一直干到后半夜,才轮流睡觉。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赵登禹的一○九旅官兵就赶来了。何基沣向赵介绍了战斗情况及敌情后,两个人又研究了作战计划。新到的部队刚刚进入阵地,敌人在坦克的掩护下就冲了上来。敌人的攻势如海浪,一波接着一波向我阵地上涌,加上鬼子的喊叫声,仿佛阵阵海潮。赵登禹刚到,看到何基沣一脸疲劳,他勇挑重担,要求何基沣及他的部队暂时休息,战斗由他指挥。

  敌人靠近阵地了,赵登禹一声令下,一○九旅的全体官兵们跃出堑壕,展开反击。战斗打响后,何基沣及他的部队却像烟瘾犯了,个个争着冲锋。何基沣引部队抄山路转到敌人背后,突然向敌人猛烈开火。敌人腹背受击,惊慌不安,乱了阵脚,四处逃散。赵登禹指挥部队追杀逃敌,追了一段路后,怕中敌人埋伏,收兵结束了战斗。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7-10-31
第一部分
第二章 血战长城(13) 
作者 : 胡兆才 



  第三天,即到了3月10日,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王治邦的一一○旅风雨兼程,赶到了喜峰口。赵登禹同何基沣、王治邦研究敌情,认为敌人的进攻方向可能因我喜峰口兵力增加而停止对喜峰口的进攻。他们分析觉得,敌人的进攻方向可能有三:第一是向白台子转移;第二是向蔡家峪转移;第三是声东击西,将我军的注意力转移到白台子、蔡家峪后,再大规模地进攻喜峰口。根据这三种可能,他们决定主力仍留在喜峰口,同时向白台子、蔡家峪方向转移一部分兵力进行阻击。

  赵登禹命令二一八团一营出击白台子,二营出击蔡家峪。两支部队接到命令,连夜出发,半夜赶到目的地,此时,敌人正在帐篷内呼呼大睡。中国军队突然发起攻击,并烧毁了敌人15辆卡车,一排排手榴弹在帐篷内爆炸,大部分敌人在梦中做了死鬼,活着的如惊弓之鸟,东蹿西跳,纷纷逃命。一直战斗至拂晓时分,枪声渐稀,两支部队迅速撤回到喜峰口。

  日军见蔡家峪、白台子无隙可钻,于3月11日集中兵力重新向喜峰口猛攻。清晨,天地之间笼罩在雪雾之中。只见敌人阵地上空升起了三颗红色信号弹,接着传来了一声声撼天震地的巨响,敌人开始火炮进攻了。二十九军阵地上顿时如炒豆子似的,一声接一声地爆炸开了。15分钟后,敌人开始集团冲锋。这时,赵登禹也指挥炮兵还击,炮弹在敌群中爆炸,炸得鬼子如稻草人似地被抛向空中,又重重地摔了下来。许多红了眼的敌人不理会大炮,在浓烈的滚滚硝烟中号叫着向中国军队冲来。赵登禹见敌人很快就要接近自己部队的阵地了,便下令停止炮击,命令部队跃出堑壕反击。数千名官兵杀向敌人,两军相撞,互相厮杀,杀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几处高地几经得失,肉搏战达数十次之多。

  赵登禹也像士兵们一样,举着大刀逢敌便砍,见敌就杀。官兵们在他的带领下,顽强冲杀,敌人渐渐不支,只好退了下去。

  赵登禹派人到各团统计战果,敌人死亡700人,二十九军伤亡400余人。

  傍晚,赵登禹命令部队好好睡一觉,准备迎接第二天的残酷战斗。王长海团长向赵登禹建议,发挥近战、夜战特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派一支部队乘夜色掩护,出击敌人的营地。

  赵登禹十分赞成这个建议,他说:“对,晚上绕到敌人背后,杀他个措手不及!”他问何基沣有什么意见。

  何基沣考虑后说:“敌人武器精良,又有飞机、坦克助战,我军的大刀片有利有弊,这样靠大刀大白天拼下去,我们用不了几天就会拼光,我同意王团长的建议。”

  赵登禹归纳了大家的意见,然后用电报方式向宋哲元军长作了报告,宋哲元很快回电,表示同意夜袭方案。

  赵登禹立即作出决定:

  1.长城之线如久被敌占,则敌将占有利地形优势。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7-10-31
第一部分
第二章 血战长城(14) 
作者 : 胡兆才 



  2.因敌居高临下,凡我出击,并各阵地均受威胁及瞰制之厉害。

  3.决计遵照宋军长命令,乘敌之疲劳不备,趁夜由其两翼袭其侧背。

  4.拟以赵登禹旅一部出潘家口,绕敌右侧背;佟泽光旅一部出铁门关抄敌左后方;王旅坚固占领正面阵地并相机出击以为牵制。

  5.以夜12时行动。

  赵登禹和何基沣研究了夜袭的具体方案,经过动员和充分准备后,赵登禹到各部队对战斗任务及战斗纪律作了详细交代,要求他们速战速决。

  晚上8时整,王治邦的第一一○旅戴守义团赶到喜峰口,接替了第一○九旅王长海团的喜峰口及孩儿岭之线的正面防地。

  黑夜如墨,而且前几天下的雪刚刚融化就结了冰,官兵们走在冰上十分吃力,不时有人滑倒。凌晨4点,他们爬过了摩天岭,抵达蔡家峪。这是个小集镇,房屋少,八九百个鬼子都驻扎在帐篷内。他们除了两三个哨兵外,统统进入了梦乡,呼噜声此起彼伏。

  官兵们悄悄地干掉了哨兵,直扑帐篷里的敌人。在阵阵枪声、爆炸声中,鬼子被炸得鬼哭狼嚎。这些日本鬼子万万没有想到半夜会有中国军队来收拾他们,等他们明白过来,已成了刀下之鬼。

  副营长过家芳举着大刀,冲进一个小寺庙内,一连砍死了15个鬼子,还夺得敌大佐的自卫手枪和行军图囊,捡得日军长城一带兵力配备详图,上面标着日军的进攻路线及具体进攻时间。

  驻老婆山的日军见蔡家峪、白台子一带爆炸声不绝,火光冲天,知道那里发生了战斗,300多鬼子分乘12辆卡车,赶去支援。因为夜色墨黑,分不清敌我,只知道朝有火光的地方开枪,混战至拂晓,赵登禹命令部队打扫战场和统计战果,共歼灭敌人700余人,破坏敌人大炮18门,缴获轻重机关枪21挺。在这次战斗中,中国军队伤亡600余人。

  从9日下午至15日,第二十九军在喜峰口连续战斗七昼夜,守住了阵地。日军吃够了苦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16日起,他们改变了战术,集中兵力攻夺罗文峪,妄图迂回到喜峰口背后,攻击中国守军。

  

  罗文峪挫敌

  

  罗文峪地处遵化县城以北10公里,东西距喜峰口约50公里,西面有马兰峪、黄崖口等要隘,是万里长城的重要关口,是承德通向遵化的重要孔道。罗文峪有一条南北数里长的山道,是南北交通要道,可以行驶卡车和坦克。山道两旁崇山峻岭,人烟稀少,遍地皆是野兽出没。由于这一带是长城的凹入处,如果让日军占领,就可以向东出击喜峰口,向南威胁遵化和冀东。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7-10-31
第一部分
第二章 血战长城(15) 
作者 : 胡兆才 



  攻击罗文峪的日军是第八师团早川止联队和长濑、谷义一两个支队,并配备了10门山炮和3辆坦克。

  宋哲元得到情报后,命令副军长兼师长刘汝明率领暂编第二师开赴罗文峪防守。暂编第二师离开驻地半小时后,宋哲元又考虑到进攻罗文峪的日军相当于一个师的兵力,况且有坦克、大炮,一个暂编第二师难以守住。于是,他便打电话给第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要他火速率部向罗文峪增援。

  两支部队几乎是同时抵达了罗文峪,他们一到目的地,便不顾路途辛劳,立即开始构筑防御工事。工事修好后,刘汝明巡查了一遍,对构筑的工事比较满意。他立即向北向东各派出十几个人,组成潜伏哨。这些潜伏哨化装成老百姓,在田里做农活或者放羊,发现敌人便迅速报警。

  3月16日,天麻麻亮,突然从远处传来几声清脆的枪声。这是潜伏哨兵发出的报警信号!刘汝明立即命令部队进入阵地。部队刚到阵地,日军的先头部队就到达了罗文峪关口前面的三岔口阵地,双方枪战不停。

  敌人的先头部队是一支骑兵部队,本来攻击速度很快,但是罗文峪一带除了一条大路外,其余都是弯弯曲曲的小山路,有的山路还十分陡峭,使敌人骑兵无法施展他们的优势。日军靠近罗文峪时,不得不下马牵着马行走,既要牵马,又要战斗,很不方便。当敌人进入守军的有效射程内时,守军猛掷手榴弹,肉搏冲锋反复数十次,还活捉了一名日军骑兵大尉。

  战斗进行了四个小时,刘汝明忽然想到,敌人出击一般是步、骑、炮联合行动,他判断骑兵后面肯定有大批的步兵,而且距离罗文峪不会太远。久经沙场考验的刘汝明很快就酝酿了一个战斗方案。他马上用电话通知祁光远团长说:“祁团长,三岔口高地战斗正在进行,我判断敌人的战斗方案是先骑兵后步兵,他们的步兵可能在半壁山方向,你们现在就出击,绕出黄崖口,向半壁山方向进攻,拦住步兵,不让敌步、骑靠拢。如果半壁山没有步兵,你们就从背后攻击骑兵,来个前后夹击。”

  “是!”祁光远放下电话,拉起队伍向黄崖口方向飞奔,他们绕过黄崖口,在一处高地上,祁光远用望远镜观察,不出刘汝明所料,果然见在半壁山方向有日军两列行军纵队并排前进,队伍很长,看不到后尾。步兵队列中有炮车、装甲车、辎重等。祁光远冷静地考虑了拦歼敌军的方案后,立即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利用地形构筑工事。

  祁光远将指挥所设在离大路200米的山坡后面,命令通讯参谋向各营传达他的作战方案,要求各营将部队埋伏在大路两旁的山坡上,等敌人靠近时,先组织神枪手打骑马的军官,敌人混乱时发起冲锋,将敌人分段包围,逐个歼灭。各营按照方案就地构筑工事,并在路中间埋了地雷。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07-10-31
第一部分
第二章 血战长城(16) 
作者 : 胡兆才 



  日军自“九·一八”事变以来,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惯了,他们恃强轻敌,压根儿就没想到半路上会有人找他们的麻烦。因此,一个个昂头挺胸大步流星地赶路。

  祁光远目不转睛地看着走在前面的敌人,当敌人靠近埋伏圈后,他举起手枪高喊道:“打,狠狠地打!”

  靠近祁光远身边的特等神枪手丛书元,早就瞄准了队伍中间骑在马上的一个胖军官。祁光远下达命令的同时,他的第一发子弹就击中了目标,胖军官落马倒下,其他射手也同时齐射。顿时,手榴弹、地雷同时爆炸起来,敌人的队伍乱成一团。但是,有着武士道精神的日军毕竟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只经过几分钟的混乱,他们便散开队伍,隐蔽在石块后面进行顽固还击。岭上岭下,枪炮齐鸣,烈火弥漫。

  祁光远将战斗情况迅速用电话向刘汝明作了报告,刘汝明又立即向喜峰口的第三十七师冯治安师长报告。此时,喜峰口一带冷冷清清,没有任何战斗。冯治安认为敌人进攻的重心转向罗文峪,决定让赵登禹旅抽出一个营,加强罗文峪兵力。

  赵登禹派吉星文营长率领全营官兵开往罗文峪。他们一到罗文峪就投入三岔口战斗。吉星文打起仗来从来就不怕死,赵登禹给他起了个“吉大胆”的美名。他指挥大家打了一阵后,觉得不过瘾,便高声喊道:“弟兄们,拿出大刀跟我冲啊!”

  他第一个跃出堑壕,冲向敌阵,与鬼子厮杀在一起。一个鬼子像饿狼一样,号叫着朝吉星文就是一刺刀,吉星文身手敏捷,身子一闪,让那个鬼子扑了个空。鬼子由于用力过猛,收不住脚,朝前踉跄了两步,险些刺到另一个鬼子。就在两个鬼子一愣神之际,吉星文趁势在后面给了这个鬼子一刀,来了个透心凉。当他的刺刀还没拔出来时,另一个鬼子朝他猛刺一刀,把他的袄袖被刺破了。正在危急时刻,吉星文的勤务兵一个箭步冲了上来,朝着鬼子的后背猛地一刺刀,鬼子“哇”地一声倒在地上。吉星文发现一个鬼子伏在另一个鬼子的尸体上朝勤务兵瞄准,说时迟那时快,吉星文“啪”地一枪,那个鬼子的脑袋开了花,回了老家。

  岭上岭下,杀声阵阵,中国军队越战越勇。敌人抵挡不住,开始后退了。官兵们哪里肯放过,“狗强盗,哪里跑!”官兵们追杀了一阵,又打死了一批敌人,敌人终于狼狈逃窜了。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07-10-31
第一部分
第二章 血战长城(17) 
作者 : 胡兆才 



  刘汝明认为,日军后退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好在被我军击退了,顿挫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坏在敌人后退后,与半壁山附近的后续步兵汇集在一起,就会对祁光远团形成前后夹击的局面。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是准确的,立即吩咐前来增援的吉星文,火速追击后撤之敌。他在电话中对吉星文说:“敌人后退局势反而严峻了,你们营赶快追击这股敌人。不让敌人靠近祁光远团。如果两股敌人靠近了,你和祁光远要共同担负歼敌任务,有什么困难,现在可以讲。”

  吉星文说:“现在主要是弹药不足,还有,弟兄们战斗大半天还没吃一顿饭呢。”

  “好,我马上派人送弹药和粮食给你们!”刘汝明说罢,派人送去了两卡车弹药和五筐馒头。

  吉星文营沿山间小路,跑步追赶敌人,追了半小时就看见敌人正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休息。吉星文命令士兵们架起机枪,朝敌人猛烈扫射。敌人见有追兵,也不知虚实,以为来了很多追兵,吓得拔腿就跑。吉星文指挥部队且战且追,敌人且战且退。不一会儿就与前壁山附近的祁光远团靠近了。祁光远见吉星文来增援,精神振奋,两人研究了包围歼灭计划。两支日军都是败军,碰到一起都灰溜溜的,认为这里不是久留之地,必须立即离开。不然中国增援部队越来越多,就越陷越深。可能会形成打不了又走不掉的尴尬局面。因此,日军联队长叫号兵吹起了撤退号。祁光远见自己的队伍还没形成包围圈,日本鬼子就要溜了,急得问吉星文:“鬼子要溜,我们怎么办?”

  吉星文想了一下,对他说:“弟兄们追到这里很困乏,还没吃上一顿饭,我们的伤亡也不小。”他的言下之意,就是不宜穷追。

  祁光远觉得他的话有道理,继续追下去,敌人一定会狗急跳墙,部队的伤亡就会更大。考虑片刻,就同意了吉星文的意见。两支部队打扫了战场,掩埋了牺牲的弟兄,撤回到三岔口、罗文峪。

  他们一到罗文峪,就将战斗情况向刘汝明作了详细报告。刘汝明说:“你们两位指挥部队打得很好,这个战斗打得很漂亮。我估计敌人必然还要来,因为日本的侵华目标和决心已定,不会因一两次受挫就善罢甘休,更不会改变他们原来的侵略计划,你们要向部队传达我的这个意思,日军侵华决心不变,我们二十九军的抵抗决心也不变,要准备打更大更残酷的战斗!”

  刘汝明送走祁光远、吉星文后,将自己的判断和打算向遵化的军部作了报告。宋哲元认为他的判断是对的,而且从过家芳缴获的敌进攻路线图可以看到,敌人的进攻重点在罗文峪,他分析敌人在3月17日对罗文峪会有一次大的行动。

  刘汝明的暂编二师说起来是师的编制,其实只有一个李金田旅,兵员装备奇缺。再说,日军此次进攻罗文峪,起码有两个联队5000余人的兵力。对付两个联队的敌人,没有三四个旅的兵力是无法支撑的。于是,宋哲元连下了两道命令,一是命令王治邦的第一一○旅火速由喜峰口开往罗文峪增援,要求当晚到达,构筑工事;二是命令祁光远团暂不开赴喜峰口归建,留在罗文峪由刘汝明指挥。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谢谢您的回复内容,这是对楼主者莫大的尊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