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红十字医院发放低俗杂志 倡导学生人流 EsS!07fAM:
2012年06月26日03:54新京报崔木杨我要评论(4) 字号:T|T Yr Preuh
Y}*C
tdrl
1.xw'i
河北红十字石家庄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学生中散发低俗“刊物”,并引导学生去该院人流。省红会官员称,该医院还曾伪造红会批文去乡间义诊。新京报记者 崔木杨 摄 Iy-u`S
WJP`0f3
转播到腾讯微博 %9cqJ]S
`~sf}S
:
河北红十字石家庄中西医医院巨大的指示牌。 r]xdhR5
KF*B
转播到腾讯微博 baA HP"
jWz
|K
河北红十字石家庄中西医医院官网上宣传人流。 "P9wT)J_
mT}Aje-L
转播到腾讯微博 xU:
PhhS
v UJ
sFR
河北红十字石家庄中西医医院另一个网址的网页在宣传公益。 fdvi}SS8
5,g$|,Shv
转播到腾讯微博 pZW}^kg=
69[w/\
河北红十字石家庄中西医医院在大学校园散发的“杂志”。
T`j
`z5v}T
河北一红十字医院“倡导”学生人流 >2*6qx>V
mq>*W'M
石家庄一“红十字”民营医院被举报传播“色情刊物”,伪造红会批文; N7%=K9
-_:JQ
省红会官员称,红会正调查该院 d8 3+6d
(d1V1t2r6
近日,河北红十字石家庄中西医结合医院,再次遭遇举报。今年4月,石家庄最美妈妈团,向河北省扫黄办举报,上述这家冠以“红十字”的医院,在校园发放低俗杂志,倡导人流,有违红会精神。举报随后被立案。 _dz:\v
T9,lblUQ
该院行政院长张振义承认确有此事。他认为,宣传人流是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由于工商部门要求,现已停发人流广告。 ok8JnQC
06Sqn3MB
省红会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上述医院为民营医院,此前也被人举报,2010年,有人检举该院伪造红会公文,先给村民免费体检,后施以手术,收取昂贵费用。“因其给红会交付钱款后,红会未追究此事。” (}~ 1{C@
2I9{+>k
6月3日,省红会官员马玉民承认,红会与该医院有经济往来,该院所为,损害红会声誉,红会正在调查。 &xF4p,7
t,UW&iLK
《天使之音》红褐色,《故事会》大小。它的印刷者是河北红十字石家庄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说,这是一本给意外怀孕女大学生送来福音的杂志。 InTKdr^ P
cC*zj\O
然而,大学生和检举者们却不这样认为。 6S` ,j
^?JEyY
“这东西真挺害人的。”大学生李欢清晰记得第一次看《天使之音》的情境,翻开书页,上面印满人流及处女膜修复广告。广告会插印在文中,或在故事末尾。 HP1X\h!Ke
\=TWYj_Ah
李欢记得有篇描述夫妻出轨后放荡情欲生活的故事,文章写道,“雪白的身体,真白”,围观的同学看到这儿,哄然大笑。
h%4~0
)G
QD*b
李欢承认,他会受到“杂志”的某些影响。“反正杂志上说,无痛人流才480元,就放松了警惕。” ^2(";.m
u_$6LEp-
6月2日,李欢说,女友怀孕后他们去了该院做人流,花费好几千元,也没完事。“医生说,480元只包含手术费,不包括药费、输液费等。” tauP1&%oH{
t%ou1&SO
河北石家庄最美妈妈团——一个致力于清除各种色情刊物的民间团体,向河北省扫黄办举报,这家冠有“红十字”的民营医院,传播低俗“杂志”。 :6qU
SE
s#4))yUR6Z
她们将红十字医院的行为总结成“穿着白大褂的商人”。 {5?!`<fF
)3d:S*ly
“为给医院的人流和修复处女膜多拉业务,就拿黄色故事诱引孩子们纵欲,这让人很绝望。”妈妈团的成员张淑说。 ^2P;CAjj-
_AA`R`p;
天使的声音? k)o7COx
L+`}euu5
一家冠以“红十字”的医院在学生中发广告,宣传人流;有人认为“这是鼓励道德滑坡” k B$lkl\C
$H
%+k?
王娜是石家庄一名大学生,说起《天使之音》,她感到困惑。 k0Oc,P`'*
Au%Wrk3j
“我知道这不是一本好书,可有什么办法呢,这几年几乎每周都有人悄悄把书从门缝里塞进来。”王一边吃饭一边说。 Va&KIHw
m mw)C"
在今年三月以前,这本饱受争议的“杂志”,正通过学生的手不断传进大学校园。 m^(E:6T
L|vaTidc0
2012年3月,大眼睛姑娘张海宁,开始接受医院的杂志发放培训。 zhD`\&G.
Bx_8@+
培训地点在河北红十字石家庄中西医结合医院,六楼的一间会议室,挤满前来勤工俭学的学生,几位操着南方口音的妇女给学生们培训。 6oe$)iV
!!\4'Q[
“发给老年妇女,罚;不好好干活扔进垃圾桶,罚。”南方妇女说话很快,张海宁记得,除一系列罚款事项外,妇女向她们反复强调,要得到每天40块的工资,必须把杂志分发到有生育能力的妇女手中。 C&qDvvk
B]CS2LEqh
张海宁是河北石家庄大学的一名学生,为勤工俭学,到这家红十字医院打工。 gqKC 4'G0
o%QhV6(F
介绍张来打工的是她同学,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她说,有一网站编辑,电话里告诉她,有个既可做公益又能赚钱的活儿——替一家红十字医院发放宣传杂志。 1mkQ"E4
~6pCOS}
张海宁的公益之旅持续了32天,有时候,她在学校发《天使之音》;还有些时候,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发医院印发的扇子或者卡片。 hwG||;&/H
&ij^FAM
今年4月,她意识到上当了。她的一位师姐把一本《天使之音》放到她床头。杂志里夹着一张纸条,写着“内容色情,请慎重考虑”。 6+5(.z-[
h=mI{w*
“不能再发了,书里面都是不好的东西。”张海宁说,她现在已经不干了。 rQAbN6
uT@8 _9
最美妈妈团一名成员认为《天使之音》的危害性很大,她告诉记者,“第一胎是最健康的宝宝,鼓励人流会危及民族的整体素质。” ]&; G\9$y
xQcMQ{&;
妈妈团的观点得到韩丰聚的支持。 Q|zE@nLS
9.]Cy8
这位曾任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官员,瞄了几眼《天使之音》后,把书扔到了办公桌上,说“这简直就是在鼓励道德滑坡。” ]*t*/j;N
ZnxOa
“印黄色故事,有点考虑不周” c'm-XL_La
_~(MA-l
该红十字医院院长张振义认为宣传人流是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并教育孩子下次别犯错 cJ1{2R
_,Io(QS
40多岁的张振义,是河北红十字石家庄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行政院长。坊间传言身宽背厚的他,是一位山西农民。对此,该医院否认,医院方面说,张的专业是医用照相。 \ltE rd-
gb ^UFD L
6月3日,身穿白大褂,内衬花衬衫的张振义,在办公室里解释了医院散发杂志的行为。 L.R\]+$U2
M]pel\{M
“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他说,“现在大学学校操场上,每天早上都有好多用过的避孕套,一些学生们的精力也不在学习上,我们这么做只不过是在引导孩子们做一正确的选择。”
k,o=1I
X,Q6
院长并不否认杂志里印着黄色故事,他把这称作“有那么一点点考虑不周。” H>Iet}/c
|ij W_r
采访中,有人质疑,红十字会的宗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红十字的医院怎么可以倡导人们去人流?” Ra*k
_r^G%Mvy|
张振义回应了这一质疑。他认为,这是受大环境影响所致。 -bIpmp?
Fb$5&~d
张振义说,如果医院不去宣传,很多学生就会因为害羞,去黑诊所看病。比如,前不久他听说,一个女孩在寝室里生下了一个男婴,“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f^>lObvd
BBZ)H6TzL
当被问及宣传人流是否与红十字精神相悖时,院长瞪大了眼睛,把手推向半空。 UwzE'#Q-
c
viN$oL
“不要和我说这些,宣传如何避孕是计生部门的事情。”他说,近来在工商部门的要求下,医院已经停发人流广告。这一举措让自己很心疼,不是因为医院生意受到影响,而是因为好多学生失去了去好医院看病的机会。 X_EC:GU
'{1W)X
张振义说,医院很委屈,就拿饱受争议的人流来说,医院一直要求医生对每个做人流的学生进行教育,防止下次再犯错,可社会上偏偏盯着医院的一些瑕疵不放。 =[O<.'aG-
;FIMCJS
公益背后盈利之道 FeincZ!M
1yY'hb,0
村民冯玉花称,上述医院为其免费体检后施以手术收费1800元,其去县医院检查,被告知“没病” ` Mv5!H5l
jtlDS f#
接受采访时,张振义反复强调他的这家红十字医院,是“专心从事公益事业的医院。” &)/H?S;yN
fNmG`Ke
不过在石家庄市周边的农村,则会听到另外一种说法。 3w6J V+?
%K/G+
正定县南白店村村民冯玉花,曾对河北红十字石家庄中西医结合医院十分信任。如今,她坐在村头,告诉身边的妇女,永远不要去那儿看病。 `"1{
Sx.
bE%mgaOh
冯玉花去这家红十字医院看病,源于两年前,村上妇联主任的宣传。 I NFz
X
^.B `Z{Jb
那是2010年,村妇联主任在大喇叭里反复广播,“社员们,省红会的大夫下乡免费给妇女们体检了。”广播播出时,冯玉花在田里干活。当村上的女人们,小跑着奔向这家医院停在村口的客车时,她决定也去瞧瞧。 UeC%Wa<[
()rx>?x5
人多座少,客车上,冯搬了个小椅子坐在过道。她记得,车上几十人不光有村上的人,还有邻近乡镇的老乡。 +5seT}h
rA>R`
“几十人去的时候都说说笑笑,等回来全都蔫了。”冯回忆说,几乎一整车人都被检查出毛病,还有些人被告诉可能得了癌。 MWp\D#H
n[S4180 9<
检查中,冯被告知患上严重的妇科疾病。 *U5>j#,
6='_+{
冯玉花坐在炕头翻出了一张红十字医院拍摄的腹部B超图像。她指着图像上一大片血迹说,当时大夫也指着这里说,病得很重,“俺一怕就做了手术,花了1800元。” p3'mJ3MA
tleK(^
时至今日,冯玉花也没搞懂,当时自己做了什么手术。她只记得,手术耗时五六分钟,没有手术刀,没有麻 醉,只有一位医生把一台发热的仪器放在她肚子上照了几遍,就说病治好了。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