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准备(5)
作者 : (俄罗斯)卡斯帕罗夫
30年前的那个年代更利于小孩子的成长。容易使人分心的事物不多,适合孩子的活动也不多,尤其是在前苏联。今天,潜在的诱惑无穷无尽,计算机的普及使得即时娱乐触手可及。移动电话、视频游戏和小玩意儿让我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浪费时间而一无所获,当然就更别提对我们的成长有深刻、长远意义的收获了。
如今的父母有太多的事务,使他们无暇教育孩子,更别谈以身作则、严格管教和生活制度了。家长们的生活比过去忙碌得多,因此顾不上为孩子们树立好榜样。我注意到母亲是如何规划她的生活和我的活动的,我深信这对我大有裨益。
当我慢慢长大并在少年时期进入国际象棋世界后,我身边始终围绕着勤奋的教练和导师。鲍特维尼克的教导和榜样强化了我的好习惯,他在一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教给了我更多需要注意的细节。
现在,尽管已经退出了职业棋坛,但我仍坚持自己的日常习惯。我的新活动都根据原有的时间安排调整,这样我就能保持这种被证明是成功的生活方式。所有的要素都被保留下来,与之相伴的是我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过去用于准备比赛的时间现在我用来关心政治,过去用于分析对手的时间现在我用来在我的书和文章中对以前的比赛进行分析。我的午休也依然雷打不动。
以效率为目标
阿廖欣和鲍特维尼克以及后来的菲舍尔,都具有保持一定工作效率的才能。他们能在付出更多精力时保证获得积极的成效。我们都可以少看电视,工作、学习更长时间,但是在不断增加的压力下保持工作效率的能力因人而异。以工作和收获的比例来考察效率,每个人的水平都是不同的。像卡帕布兰卡的人也许能在一个小时内十分有创造力,但是两个小时后就耗尽了精力;而一个像阿廖欣的人也许需要四个小时来取得同样的收获,但是他可以连续不断地工作八个小时而效率不减。关键在于知道什么能够激发自己,找到让自己更进一步的方法。我的方法是坚持生活规律。只要不破坏自己的安排,我就会有很高的积极性。而且,我需要新的挑战来充实自己。一旦开始觉得一件事变得简单而重复,我就知道该为自己的能量找个新的目标了。
其他人使用不同的策略,例如引入竞争、树立目标或使用激励手段。卡尔波夫并非天生是勤奋工作的人,但是在为与斯帕斯基1974年的比赛做准备时,他每天都工作10~20小时。卡尔波夫极其好胜,而他的好胜心鞭策他不断奋斗。努力的回报使他令人信服地击败了斯帕斯基。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如果纪律听起来枯燥无味甚至是不可能的话,至少我们应该花点时间思考一下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可以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以提高效率。具有勤勉工作的道德标准并不意味着成为一个工作狂,而是意味着认识到勤奋工作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今天我们起床后的时间是怎样度过的?明天又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