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这次会议的还有约翰·皮尼亚托。这人可是大有来头:他是美国工业安全协会新罕布什尔分会的会长,曾负责国安局调查员的培训工作,现任联邦大楼的安全顾问。虽然他早就跟布朗提过他对书中的一些地方有不同意见,但会议一开始,他却声称出于安全保密的需要,他将不发表任何言论,也不参与任何讨论。
最后他还是就小说中一个重要的细节谈了下自己的看法。他指出这个细节里存在许多错误的法律描述,特别是对合法诉讼程序和法令制定过程这两点的描述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偏差。与会的专家也向布朗指出书中出现的其他错误。其间一位在座的观众站起来说了几句。他认为,布朗如此大张旗鼓地宣传造势,美联社肯定已经收集了许多有关布朗和《数字城堡》的报道,并传送到全国各大报纸上,现在布朗极有可能已在国安局的监控之下,而这次会议也可能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听到这个消息,这些专家立刻噤若寒蝉,一言不发。
听到这个消息,布朗表现得却非常镇定。布朗说。有个为他提供国安局内部情况的匿名人士早就提醒过他,由于他的小说的主题相当敏感,联邦调查局可能早就盯上他了,政府还可能在他的电话上装了窃听器。果然,参加完这次会议后没几周,布朗就收到了一封“热切真诚”的请柬:国安局邀请他访问国安局总部。那位匿名人士告诫他,一封“请阁下务必”的邀请可是任何人都不能拒绝的。
布朗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个作家的难处:除了要面对来自市场和政府的压力,他本人和他的作品还必须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指责与诘问。有些读者甚至抱怨他把故事的主人公——苏珊·弗莱切,在国安局工作的天才美女,和戴维·贝克,乔治顿大学的帅哥教授,外语专家——塑造得太超越现实了。布朗承认他喜欢那些有着超常智慧的天才人物,与其面对很多无聊的人,还不如欣赏那些有趣的人物。
布朗能这么快收到如此多的读者反馈的原因还在于,为了方便售书,他建立起了一个个人网站。作家为宣传自己和自己的作品建立个人网站在今天看来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在1998年,作家们却还在为网站的利弊争论不休。毕竟网络在当时还只是一个未知的领域,许多人都觉得没多大必要。虽然当时大多数的美国家庭都配制了个人电脑,但还是有很多人不习惯上网,要么是觉得其中的技巧太难掌握,要么就认为网上能提供的有用信息实在是微乎其微。
《数字城堡》的阅读群体大都是早期的电脑爱好者,还有一部分是热衷于收藏电子装置的年轻人。了解到这一情况,布朗马上就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如果能在网站上放上许多此类的信息及开辟一些互动专栏肯定能吸引这些人的注意,因为不管怎么说,这在那时还是很少见的。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扩大《数字城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布朗还把它挂在网上当作网络电子书籍供人阅览。
布朗与布莱斯还把《数字城堡》推销到新闻网络组中。布朗不停地访问其中的论题小组,装作询问某个问题的样子,但有时也会被人一眼看穿。互联网刚开始兴起的时候,网络上的礼仪规范还未完善,许多人认为可以借助论坛帮自己宣传产品——书也一样——只要你点击了相关信息,一条建议,或是一个相关问题,都会进入该产品的网站。这样一来,这些人就很容易被人误解为投机商贩和垃圾邮件制造者,遭到网民的唾骂。布朗就曾因自己的网络宣传不当一度引起公愤。
就这样,在磕磕碰碰中布朗变得得心应手起来。很快,他就发现出版小说比音乐创作更适合他。书就是书,你不需要为了它而当众表演,也不需要改变自己。媒体采访的感觉也不错,反正大部分时间就是谈小说,而不是作者本人。你宣传的是一个产品,而不是你本人,这就意味着聚光灯下的主角是书,而不是你。
<#>
1998年的深冬,布朗的经纪人帮助布朗与出版社签订了另外两本小说的合同:《天使与魔鬼》和一本无题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