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好多人对财政花钱的方式不了解,我在这里就着说说。 r/)ZKO,
pnL[FMc
2011年,本市全年财政收入14.08亿,假定广电网络设备升级改造,需要花费2千万——立论的前提有了。 tU!Yg"4Q
d}|z+D
在很多人印象里,财政收入的分配像中餐,把所有的菜摆在一个圆桌上,各局各乡围桌而坐,伸筷子分食。如果是那样的话,2千万确实很容易得到,就像一个宴会临时增加一位客人,很简单,并不需要厨子加做新菜,“别客气,您请坐,加副筷子的事儿”。 |v#D}E
T>hm\ !
可实际上,财政上花钱更像西餐,参加宴会的客人,并不是在共同的盘子里往外夹菜,而是每人各有一个餐盘,财政部门将菜分到各位客人的盘子里。大家各吃各的。 !N][W#:
XW2ZQMos1
如果忽然来了一位计划外客人,服务员当然不能到正在吃饭的其他客人跟前,从每人盘子里扒拉出一点儿菜来,凑成新的一份儿,让这位迟到的客人吃。他只能到厨房里另行准备一份菜,装在一个盘子里,附上一套新刀叉,这位新客人才能有饭可吃。 UbIUc}ge
k`z]l;:
14.08亿的财政资金,这个总数,只存在于统计表中。现实中,一定是按照各种用途、各个部门进行了详细的分配,这里几百万,那里几千万,等等,等等。而绝不会是14.08亿一大堆钱放在财政局那里,谁想要谁随时去取。 L0{[L
_2<UcC~
因此,如果你想从14.08亿中挤出2千万来,那就不是加副筷子的事儿了。你要做的,是分别从那些已经被分配下去的无数笔钱中凑出这2千万,这就复杂和困难了,哪个客人会让你无礼地从他的盘子里往外扒拉菜呢? ) 3f\H
4Xwb`?}-
每笔财政资金的分配,当然都有着冠冕堂皇、不可拒绝的理由,否则当初为何要设立这笔开支?比起升级改造广电网络设备,更重要的、根本不可能挪用的用途,多的是。卫生和疾病防控的钱你能动吗?社会治安开支你能省吗?扶贫的钱你能扣吗?公务员工资可以不发或者少发吗?建办公楼的施工费可以不结算吗?办公楼的水电暖气可以拖欠吗? q^ &r<i
/74h+.amg
老百姓骂的最多的三公消费,如果你去翻政府的账本,是不会看到这一项的。三公消费从不独立存在,而是像影子一样伴随着各种“支出实体”,每一笔钱都花得光明正大,冠冕堂皇。其它的政府开支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你明知道某局年底有结余,他们在突击花钱,以防止下一年度预算削减。你上门试图抠出一些钱来,你试试看? aN,?a@B
ru1^.(W2
你根本没有证据。即使是突击花钱,也都有正式的、经得起追问经得起审计的理由。想出这些理由,写成无懈可击的申请经费的报告,这是公务员的专业技能之一。 ^e$!19g
[P }mDX
西餐宴席中,不会有谁傻乎乎地从客人的盘子里往外扒拉菜。政府中,也不会有谁傻乎乎地试图去克扣部门开支来凑那2千万块钱。 A|U0e`Iw
DV>;sCMJ %
那么,这钱从哪里来呢? nC?Lz1re
LU@1Gol
宴会已经开始了,临时又来了一个计划外客人,那只能另外新增一份。 8`1]#Vw
f+)LVT8p
这2千万,自然得等着来年做预算的时候写进去,然后这个事儿,三月份,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说一声。小地方,增加新税是玩不转的,但人家可以严格执行老税,可以增加征税力度。一旦发力,少收是不可能的,那是没有完成任务,多收则毫无问题。 dd
+lQJ c
nq+6ipx
这就是政府的行为规律。你认为有可能改变这个规律吗?哪种监督能改变这个规律呢?谁来监督? k#/cdK!K
=E(ed,gH8
试图和规律对抗,完全是徒劳的。尽管我们也许永远也拿不到确凿的证据,但仍然可以确定,这2千万必定会来自新增财政收入,而不会从现有的资金中拨付。即使平时有俩小闲钱,那是应急擦屁股使的,而不是让你干事儿花的。 #2Vq
"Zn
oS Ybx:2wo
不要相信奇迹。这个世界上,只有魔术,没有奇迹。 p)m5|GH24